12月9日上午,苏州大学正校级调研员、原江苏师范大学校长任平教授应邀来我校作了题为《面向“十三五”的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的专题报告。报告会由副校长颜晓红主持,副校长叶美兰教授、社科处处长黄卫东教授,以及各学院50余名教师代表聆听了报告。
任平教授围绕“面向‘十三五’的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的主题,从“十三五规划”的顶层设计对高校建设发展的重要战略意义出发,阐释了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确立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强调高校必须善于抓住机遇,科学制定发展规划,结合自身实际坚持走特色创新发展之路。任平教授结合其本人在高校建设管理中的实践和经验,进一步指出高校“十三五”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要取得长足发展,必须树立长远的终极发展目标,并通过阶段性目标加以落实,在这个过程中,要敢于创新、勇于突破,努力做到干实事、会创新、能落实。
接下来,任平教授与大家分享了多年从事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和管理的经验,就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和年度项目的申报思路做了宏观指导。首先,任教授认为,国家社科基金的设立是为推动哲学社会科学、为党和国家工作大局、为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服务,教师申报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应具备三大意识:即“全局意识”,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的申报要彰显国家意志;“责任意识”,即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的研究是涉及一定学科及研究领域的创新体系,科研人员的研究应具备社会责任意识,学术研究应具备国家水平;“问题导向意识”,即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的申报和研究必须以学科视角关注国家重大热点难点问题,将问题转化为专业形态,用相关学科领域的专业知识、方法解决国家、社会经济发展中的问题,并将应用成果转化到实践领域中。
随后,任教授的以南邮“信息文科”和“人口”见长的两大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特色,为我校申报2016年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把脉引智。他指出,我校应紧扣学科优势,结合“十三五”规划中的重大国家需求,发挥主干学科的引领和组织作用,发挥文理学科交叉的研究平台优势,实现高效的学科资源与学术团队整合与研究思路创新。最后,任平教授与与会教师就国家社科基金年度项目申报书撰写中选题设定、课题论证、文献综述等要点及科研中遇到的诸多难点热点问题进行了细致的沟通,给与会教师以诸多启发和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