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有关单位:
江苏省第十八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评奖申报工作已全面展开,请各学院、各部门高度重视。现将申报组织工作通知如下:
一、申报时间
江苏省第十八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评奖申报时间为:
2025年3月11日开通网络申报系统, 3月30日17时关闭网络申报系统。
校内提交纸质版材料时间:4月9日(周三)~4月10日(周四)。
二、申报范围和要求
(一)申报范围
1.本省作者自2019年1月1日至2023年12月31日期间发表(出版)或完成的成果。包括:
(1)著作(含专著、译著、工具书、古籍整理等);
(2)论文(含理论文章);
(3)研究报告(含调研报告、咨询服务报告等);
(4)普及读物。
2.以下成果不在申报范围:
(1)存在政治方向、价值取向、研究导向问题的成果。
(2)违反学术规范或者著作权存在争议的成果。
(3)往届已参评成果不得再次申报参评。其中,已参评成果再版的,其修订、增补内容须超过30%以上,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方可再次申报参评。已获过本奖成果再版亦不得再次申报参评。
(4)教材、教辅读物、文学艺术类作品和涉密成果不予申报参评。
(5)已获省、部级以上奖励的成果不予申报参评。
(6)涉及国家秘密的成果,特别是涉密的咨询服务报告类成果。
(二)申报成果要求
1.所有申报参评的成果,申报人须作出著作权权利归属书面承诺。对著作权存在争议的成果,还须提供具有著作权法律效力的文字证明材料。
2.多卷本和连续出版物原则上出齐后,以整体成果申报参评,参评时间以最后一本出版日期为准。各卷册、分册或者年度报告等阶段性成果如已申报参评,则其他阶段性成果和整体成果不得再次申报参评。
3.同一学科的丛书可作为一项研究成果由丛书第一、第二主编(总编)统一申报参评,申报时以该丛书中最后一本(卷、册)出版时间为准。丛书中独立完整的著作也可以单独申报参评,但须征得丛书主编(总编)同意放弃统一申报,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丛书中单册申报后,丛书不得作为整体申报。
4.系列论文可以整体申报参评,但须标题(或副标题)相同、发表刊物相同、主要作者相同。
5.在报纸、电子期刊上发表的理论文章,以首次发表成果名称、作者署名及时间为准。
6.公开出版的同一专题有较强系统性的个人论文集视同于学术专著申报参评。集体论文集、报告集只能以其中的单篇论文、研究报告申报参评。
7.决策咨询类成果(含调研报告、咨询服务报告等)应在公开或内部刊物刊载,申报时须提交支撑成果的相关材料(含背景说明、内容摘要、完整课题报告、数据分析材料等),以及采纳或应用证明材料。
8.普及成果申报形式为著作,申报参评时须提交成果效果和社会影响方面的佐证材料,包括图书发行量、书评、相关新闻报道、受众反响等。
9.以外文公开出版、发表的成果,申报参评时应当提交中文全文翻译,并对其真实性、准确性负责。在国外期刊发表论文,须提供期刊原件或电子版原文打印件,论文DOI(Digital Object Identifier)在线查询打印件、论文收录与引用检索证明。译著须附外文原版书一章。
10.在境外(港澳台地区及国外)出版、发表的成果,须提供申报者所在单位对成果政治方向证明材料。
(三)申报者范围和要求
1.申报者须为我校个人(成果申报时间截止前,参评成果作者人事关系应在我校),署名为单位集体的申报成果可由成果主要参与人进行申报。
2.每位申报者限申报参评1项成果。申报人须是该成果的第一或第二作者(含通讯作者),公开成果以版权页为准,内部成果须是课题负责人或报告撰稿人。成果获奖后其奖励证书中获奖者以实际署名顺序为准。
三、申报参评成果分类
申报参评成果分为17个申报评审组:1.马克思主义(含党的创新理论、中共党史党建学、思想政治教育);2.政治学;3. 哲学;4.语言学;5.文学;6.艺术学;7.历史学;8.法学;9.社会学;10.新闻传播学;11.图书馆、情报与文献学;12.教育学(含心理学);13.体育学;14.经济学;15.管理学;16.决策咨询(含研究报告、咨询服务报告);17.普及成果。
申报人应根据其成果内容,对照省社科奖申报平台的各申报评审组所含学科分类,自行选择申报评审组。如申报成果为交叉学科成果,可备注两个主要交叉学科,并选择主要学科申报。
社科普及类成果包括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宣传阐释党的创新理论、解答公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传承文明、传播人文社科知识等普及读物。
所有翻译类成果一律选择语言学组申报参评。
四、申报方式
本届评奖继续采用网上申报,申报者仍须提供纸质申报材料。
报送的申报参评成果材料无论获奖与否,均不退回。
(一)具体申报流程
1.本届评奖采用网络申报方式。公开成果须上传成果全文电子版及相关附件材料,上传材料类型与格式须按照申报系统提示要求进行。决策咨询类成果通过申报网络填报,以纸质形式报送成果及附件材料,不在申报系统中上传。
2.多卷本著作成果,可在申报系统中分册上传,或将全套电子版以拷贝方式递交省社科评奖办。
3.涉密材料一律不得上传至系统中。
(二)网上审核与申报公示
我校的申报成果,由社科处进行线上预审并推送至省社科评奖办,并对省社科评奖办审核通过的成果进行公示。
具体申报流程为:
1.申报网址:https://shekelian.ldxx.top:8091/skps/index.html,或
通过江苏社科网(http://www.js-skl.org.cn)链接进入相应申报平台。>>>点击进入申报入口<<<
2.申报人在申报系统下载并打印《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评奖申报表》(网络评奖申报系统自动生成)一式2份,申报人签署著作权承诺。
3. 申报者所在二级部门对申报成果的政治方向和申报材料真实性负有审核责任,切实把好政治导向关和学术道德关。学校对通过审核的申报成果进行公示。
五、材料报送
(一)材料要求
1.报表纸质材料一式2份(系统填报后导出打印,申报人签名)。申报表加盖单位公章(南京邮电大学公章,由社会科学处统一办理)。
2.成果原件1份、复印件1份(学术期刊论文须提交包括刊物封面封底、版权页、目录及正文的复印件)。
在国外期刊发表论文,作者只有电子版没有纸质原件的,须提供电子版原文打印件、论文DOI在线查询打印件以及论文收录与引用检索证明。
著作不适宜提交复印件的,应提交2份原件。
3.有关该项申报成果的学术评价、社会影响力等证明材料等一式2份。
4.申报成果为丛书中单独著作时,还需提供《丛书主编放弃申报声明》(详见附件2)纸质版1份。丛书没有实际主编的不用提交。
5.在境外(港澳台地区及国外)出版、发表的成果,须提供申报者所在二级部门对成果政治方向证明材料1份(格式参见附件3)。
6.申报成果为内部成果(未公开发表或出版)的,须报送申报成果、申报表以及相关附件材料各一式2份。
7.《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评奖申报表》电子版。
(二)纸质材料印制建议
1.证明材料当中的立项证书、结项证书、获奖证书等建议采用高清的电子版打印;报纸文章、网站报道等,可通过技术扫描、截图、网站下载等收集后打印。
2.材料装订:《申报表》、成果、证明材料都是单独装订。建议打印店胶装,加印封面。证明材料较丰富的,建议制作目录清单,统一编印页码(打印店打印装订时可协助处理目录和页码)。
请教师将申报材料(建议用标注名字的纸质档案袋盛放)统一由学院科研秘书报送至社会科学处(行政北楼410室),机关及其他部门由综合事务联系人统一提交。
《申报表》、《申报一览表》电子版打包发送至skc@njupt.edu.cn(以“学院+省哲学社会科学成果奖”为邮件题名)。联系人:刘老师,电话:025-85866920。
本届省奖申报日程安排较紧,请申报老师和各单位严格按照以上时间安排提交申报材料。逾期一律不接受申报。
友情提醒:请各位申报人一定要注意提前在省社科评奖系统上传申报材料,不要卡在最后申报截止节点即申报高峰期提交申报材料(尤其是退回修改的),过期省里申报通道关闭,将无法上传。
附件1学院(部门)江苏省第十八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申报一览表.xlsx
附件3南邮申报省哲社奖成果政治方向和材料真实性审查意见样表.docx